• 登录
社交账号登录
欢迎进入领卓官网-PCB制造23年大品牌 在线留言 +86-13823699544

SMT加工生产中漏印问题怎么识别?SMT加工生产中漏印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

来源:www.finestpcba.com 作者:领卓PCBA 发布时间:2025-10-14 09:08:41 点击数: 关键词:SMT加工

  一站式PCBA加工厂家今天为大家讲讲SMT加工生产中漏印问题怎么识别?SMT加工生产中漏印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。在SMT(表面贴装技术)生产中,漏印问题指焊膏未能完全转移至PCB焊盘,可能导致焊点缺失、印刷厚度不足或位置偏移,进而引发虚焊、开焊、元件脱落或接触不良等问题,影响产品电气性能与可靠性。以下从问题识别、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:

SMT加工


  SMT加工生产中漏印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

  一、漏印问题的识别

  视觉检查

  焊点缺失:焊盘上无焊膏或局部区域未覆盖。

  印刷厚度不足:焊膏量过少,焊接后强度不足。

  位置偏移:焊膏印刷偏离焊盘,导致元件贴装后焊点位置偏差。

  功能测试

  成品测试中表现为功能失效、信号不稳定,或因虚焊导致产品返修率上升。

  检测设备辅助

  SPI(锡膏检测仪):监控印刷厚度,确保符合焊盘尺寸的70-80%。

  AOI(自动光学检测):实时识别漏印、偏移等缺陷,减少人工误判。

  首件全检:每批次生产前验证钢网、焊膏及参数设置,提前规避风险。

  二、漏印问题的常见原因

  钢网问题

  开孔不合理:钢网开孔尺寸过小或形状与焊盘不匹配,阻碍焊膏转移。

  钢网堵塞:长期未清洁导致锡膏残留堵塞孔洞,常见于高密度元件区域。

  张力不足:钢网变形或老化,与PCB贴合不紧密,形成印刷间隙。

  焊膏问题

  粘度异常:粘度过高流动性差,粘度过低易塌陷,均影响印刷效果。

  储存不当:未按温湿度要求保存(建议23±3℃、湿度45-70%),导致焊膏性能劣化。

  PCB问题

  表面污染:焊盘氧化、油污或阻焊层过厚(>25μm),降低焊膏附着力。

  翘曲变形:PCB不平整导致印刷压力不均,局部区域漏印。

  印刷参数问题

  刮刀压力与角度:压力过小导致填充不足,角度偏差引发焊膏飞溅。

  印刷速度过快:焊膏未充分填充钢网开孔即脱模,形成漏印。

  三、漏印问题的解决方法

  钢网优化

  设计改进:针对微小焊盘(如0.4mm CSP),建议增大焊盘直径(如从0.27mm调整至0.31mm),并采用方形开孔以提升脱模效率。

  新型钢网应用:使用PH钢网消除印刷间隙,或选择激光切割+电抛光工艺提升开口精度。

  定期维护:每4小时清洗一次钢网,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彻底清除残留锡膏。

  参数校准

  刮刀压力:调整至10-15N/cm²,确保焊膏均匀填充。

  印刷速度:控制在20-40mm/s,避免焊膏未充分填充即脱模。

  脱模速度:≤1mm/s,减少焊膏拉扯。

  焊膏管理

  质量选择:使用粘度适中、金属含量均匀的焊膏,避免过期或受污染产品。

  储存条件:未开封焊膏存放在5-10℃冰箱,使用前回温3小时;开封后4小时内用完,剩余焊膏密封冷藏并在24小时内回用。

  PCB处理

  阻焊层控制:将阻焊厚度限制在25μm以下,避免因阻焊层过高形成印刷深坑。

  表面清洁:印刷前用酒精擦拭焊盘,去除氧化层和油污。

  环境控制

  恒温恒湿车间:温度23±3℃,湿度50-60%,减少锡膏性能波动。

  工艺标准化

  建立数据库:针对不同元件类型(如0201、BGA)制定差异化印刷参数方案。

  设计审查:引入DFM软件(如望友DFM Expert)提前识别焊盘设计缺陷,规避阻焊层干扰。

  人员培训

  定期开展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培训,提升一线员工问题响应能力。

  关于SMT加工生产中漏印问题怎么识别?SMT加工生产中漏印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的知识点,想要了解更多的,可关注领卓PCBA,如有需要了解更多PCBA打样、PCBA代工、PCBA加工的相关技术知识,欢迎留言获取!